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搶房席卷全國土地出讓大漲 房地產市場 特別瘋狂



CFP圖

  房地產市場,如果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瘋",如果用兩個字,是"瘋狂",如果再多兩個字,用"特別瘋狂"或許最準確。土地交易市場,今年前6個月全國306個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讓金達1.13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商品房交易市場,"搶房"新聞在近期北京等一線城市層出不窮。

  整個房地產供需鏈條,土地供給方地方政府因財政壓力,瘋狂賣地,土地需求方高昂的購地成本通過商品房交易市場釋放,可是,購房者並不因為房價高而手軟,因為市場有這樣一種"信心":房價還會繼續上漲。土地出讓金已成為財政餡餅,但願不要成為房價陷阱。

  土地:"10個城市上半年土地出讓金高達4703億元,平均同比增幅達200%,占比全國306個城市土地出讓金達40%"

  土地出讓,今年特別多,南京、成都、廣州、合肥、昆明、長沙、武漢、哈爾濱、西安和蘭州等10個城市特別多。據不完全統計,10個城市上半年土地出讓金高達4703億元,平均同比增幅達200%,占比全國306個城市土地出讓金達40%。

  而一些特別地塊的競拍過程更能佐證這一市場的紅火。8月7日,據新華社報道,武漢東湖高新區一地塊,面積為139459.19平方米,起始價為62757萬元基隆市公司貸款利率,引起瞭8傢房企的關註,經過5小時487輪競拍,旭輝集團最終以13.45億元競得,溢價超過一倍,達到114.4%。

  這隻不過是武漢土地出讓達到瘋狂狀態的一個"經典"代表。當日,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以網上掛牌的方式出讓11宗地塊,迎來許多房企大鱷的爭搶,競拍、溢價、地王同時出現,被業內稱為武漢土地市場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次拍賣會。最終, 在眾房地產開發商的"熱烈支持"下,武漢11宗地塊全部成交,成交總額為44.6785億元。其中5宗引發多位買傢競價並轉入激烈競拍,3宗地塊溢價率超過100%。

  不僅僅是武漢,縱觀全國各地,賣地風都愈刮愈烈。8月6日,杭州市國土資源局網站發佈掛牌出讓公告,出讓面積15.98萬平方米的華傢池地塊,起拍價為97.3億元。據瞭解,眾多知名地產企業將參與競拍,成交金額預計創歷史新高。在剛剛結束的7月土地市場交易,北京又獲得瞭大豐收。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北京7月土地出讓金合計約206.22億元。7月成為年內第三個單月土地出讓金突破200億元的月份。今年前7個月,北京土地出讓金合計約為870億元,比去年同期上漲約265%。

  購房:"好驚險,再晚一點兒,就搶不到中間樓層,隻剩下一樓和頂上幾層瞭"

  土地市場瘋狂,商品房交易市場不遑多讓。

  "好驚險,再晚一點兒,就搶不到中間樓層,隻剩下一樓和頂上幾層瞭。"8月11日,新華社報道,在武漢市江夏區某項目開盤現場,方先生選中瞭一套中意的房子,非常高興。雖然路途較遠,但前來搖號購房的市民仍然擠滿瞭售樓部,許多人一大早就趕過來排隊。

  "搶房"近期在北京等一線城市更是普遍。據媒體報道,北京中建國際港、北京的首開熙悅山、金融街融匯均實現開盤當天"日光"。受"搶房"熱潮影響,越來越多購房者開始恐慌性入市。世聯地產指數報告顯示,第二季度購房者信心指數為56.7,較上季度小幅下降0.1,連續兩個季度持續下降。

  "我去年買瞭套小面積二手房,總價還不到100萬元,現在已漲到120多萬瞭。"傢住上海浦東的陳先生頗為驚嘆,去年買時已覺得房價太高,買瞭房子之後,總覺得不值,現在再看看,一年時間不到,等於賺瞭20多萬元,比炒股強多瞭,真是慶幸。

  小陳的感覺,在國傢統計局的數據上得到體現。據國傢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14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28.70%,商品房銷售總額33376億元,同比增長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均在10%左右,北京上海房價增幅分別為12.46%、10.54%。

  中原地產副總經理殷則懷表示,應該理性地看待商品房市場的"火熱"。他認為,當前一些地價確實存在泡沫,但在分析這一現象時要從實際情況入手。不同城市,區位的情況不同,地價也就不同,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本身房屋需求依然旺盛,開發商對於城內優質地塊的爭搶是一定的,但在很多城市也出現瞭"0溢價"現象。區位不好的地段和地塊出現瞭很多降價現象。對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屋的住房需求與投資需求旺盛,優質地塊出現高溢價也屬於正常的市場行為。

  房價:"由建築成本、土地成本、稅費三方面組成,政府的調控不能一刀切地放在限價南投仁愛農地貸款這個籠統的概念上,應細化到土地價格與稅費等方面"

  火爆的賣地令不少業內外人士擔心,房價是否還將繼續上漲?中國房價上漲何時是盡頭?

  "商品房市場應該交由市場自身調整,政府調控在於地價與稅費。"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分析房價時,首先需要明確房價的組成,房價由建築成本、土地成本、稅費三方面組成。其中,建築成本是市場負責調整的部分。政府的調控不能一刀切的放在限價這個籠統的概念上,而應該細化到土地價格與稅費等政府應該做的方面。

  宋頌興強調:相對高房價而言,政府通過土地財政獲得的收入,應該拿出更多,來加大對經適房與保障房建設的支持力度,滿足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市場接盤不代表政府不管,政府要做的一方面是房產稅等制度層面上的改革,另一方面,政府將該管的管好,對於房產層面的監管應該加強。"

  曾任中國房地產開發公司總裁的孟曉蘇認為,房地產市場應該區分商品房與保障房,保障房主要依靠政府的轉移支付進行建設,商品房建設費用中包含瞭拆遷費用和修建保障房的補償費用。簡單來說,就是商品房由市場調整,保障房由政府發力。對於影響房價的因素,孟曉蘇認為房價高低"要短期看供求,中期看結構,長期看通脹。"

  殷則懷認為:未來商品房市場應該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調整,行政指令不應該過多地牽涉市場交易行為。同時政府繼續加強保障房的建設,解決中低收群體的住房問題,對於房價未來的走向,他認為,在市場運作中,房屋交易會趨於理性,在住房需求與投資需求的拉動下,一二線熱點城市的優質地段依然看漲。

  【相關鏈接】

  土地出讓金:40餘縣管理違規

  中國國土資源部8月9日消息稱,在國傢土地督察北京局近期對北京市昌平區等5個地級市(區)43個縣級行政區域進行的例行督察中發現,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不規范問題突出,涉及金額達28.6億元。據透露,督查中主要發現七方面突出問題:一是違法違規用地形勢嚴峻;二是違法占用耕地量大;三是存在違法違規批準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四是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不規范,涉及金額達28.6億元;五是土地利用管理法定職責履行不到位;六是土地執法監管不到位;七是個別地方規范性文件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保障房資金:27省近58億被挪用

  國傢審計署近日公佈瞭2012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去年,全國被挪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高達57.99億元;"騙取"保障房資格的多達10.84萬戶。31個省區市中,有上述"騙取"資格等"違規"記錄的省份共計27個。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審計現已成為審計署的"常規"審計項目。審計署發佈的本次全國性審計的"違規目錄","上榜"項目共計145個,。其中,"騙取"保障資格"發案率"最高,涉及26個省份的106個項目。廣東、福建兩省的違規項目最多,均達6個。



敬請關註"foshanleju"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3-08-12/0844342242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rgilfr55 的頭像
    virgilfr55

    virgilfr55的部落格

    virgilfr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